为了使机器人能够自主找到充电桩,通常会采用机器视觉和红外引导技术。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:

1. 硬件设计

机器人底盘:机器人底盘使用电机驱动,能够沿地面自由移动。

导引杆:导引杆由导引板和光电传感器等模块组成,用于引导机器人进行自主充电。

导引板:导引板与机器人的摄像头对齐,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导引板的图像。

充电枪:用于与充电桩进行物理连接,完成充电。

2. 视觉引导

摄像头安装:在机器人上安装高分辨率摄像头,用于捕捉环境图像。

图像处理:通过图像处理算法,识别充电桩的特定标志或图案。例如,可以在充电桩上安装高对比度的标记,以便机器人更容易识别。

目标定位: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,如特征匹配、模板匹配等,确定充电桩在图像中的位置。

路径规划:根据识别到的充电桩位置,计算出机器人到达充电桩的最佳路径。

3. 红外引导

红外传感器:在机器人上安装红外传感器,用于检测充电桩发出的红外信号。

信号强度分析:通过分析红外信号的强度,判断机器人与充电桩的距离和方向。

动态调整:根据红外信号的强弱,动态调整机器人的移动方向和速度,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找到充电桩。

4. 综合引导

多传感器融合:结合视觉和红外引导,提高机器人找到充电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
决策算法:设计决策算法,根据视觉和红外传感器提供的信息,做出最优的路径选择和动作指令。

5. 充电对接

自动对准:当机器人到达充电桩附近时,利用视觉和红外传感器进行精确对准,确保充电枪能够顺利插入充电桩。

充电启动:一旦充电枪成功插入充电桩,启动充电过程,并通过控制系统监测充电状态。

实际应用案例

亿嘉和新能源智慧共享充电系统

系统组成:由智能机器人、共享充电桩、电控接插件、导轨、管控平台和移动端6大部分组成。

使用方法:用户在“亿网充”小程序中点击“呼叫充电桩”,智能机器人将充电桩带到指定车位。用户取下充电枪插入汽车充电口后,点击“开始充电”即可。

机器人机器视觉充电桩,如何使自己机器人找到充电桩

纵目科技的充电机器人

工作模式:用户在手机上下单充电机器人,系统根据车位和电量派出合适的充电机器人接单。接单后,充电机器人自行找到车位,机械臂自动连接或用户手动连接充电。充电完成后,充电机器人离开,用户在手机上结算费用。

通过结合机器视觉和红外引导技术,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寻找充电桩并进行充电。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,还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,使得机器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