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要求未涉及光学筛选机操作教程相关内容,无法准确回答。
二、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原理
(一)基本原理
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,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,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。它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(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),用角放大率
表示其放大本领。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,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
厘米(明视距离)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。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,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。
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,光路图如下:物体
(二)光线与样本的作用原理
样本吸收光线,部分光线散射,一些光线经过样品后会发生折射现象;镜头再利用这些光线,放大样品,从而让人类观察到更多有趣的细节。在光学显微镜中,聚光透镜系统将光聚焦在样本上,物镜系统用于捕获来自样本的光并形成图像。
(三)照明原理
早期照明:早期的光学显微镜受限于照明技术,随着时间发展,照明技术不断改进。
柯勒照明:1893年8月提出的柯勒照明是达到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理论极限的关键。这种样本照明方法产生均匀的光线,并克服了早期样本照明技术所带来的有限对比度和分辨率问题。
相位对比度和差分干涉对比度照明:1953年发现的相位对比度,以及1955年发现的差分干涉对比度照明,两者都允许对未染色的透明样品成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