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开机前检查

设备外观检查:查看设备表面是否有损坏、异物等情况,确保设备整体完好无损。

电源及线路检查: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正常,有无破损,同时检查设备的接地是否良好,避免漏电等安全问题。

(二)开机操作

按下电源开关,启动印刷品检机。等待设备进行自检,自检过程中设备会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测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
(三)参数设置

产品规格参数:根据要检测的印刷品的尺寸、厚度等规格,在设备上设置相应的参数。例如,如果印刷品为A4纸张大小,就在设备上选择对应的A4尺寸选项。

检测标准参数:设置印刷品的检测标准,如颜色偏差范围、套准精度、图案完整性等。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印刷品质量要求进行设定。

印刷品检机的操作,印刷的基本工艺流程

(四)印刷品放置与检测

将待检测的印刷品整齐地放置在品检机的传送带上,确保印刷品能够平稳地通过检测区域。在传送过程中,品检机通过光学传感器、摄像头等设备对印刷品的颜色、图案、文字等进行检测。

(五)检测结果处理

合格品处理:如果印刷品被判定为合格品,设备会自动将其传送到合格品收集区域。

不合格品处理:对于检测出的不合格品,设备会发出警报信号,同时将不合格品传送到专门的不合格品收集区域。操作人员可以对不合格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,如确定是重新印刷还是进行修复。

(六)关机操作

当检测工作完成后,先停止印刷品的传送,然后关闭品检机的电源开关。

二、印刷的基本工艺流程

(一)原稿的选择或设计

原稿是印刷的基础,根据印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稿。原稿可以是文字原稿、图画原稿、照相原稿等。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原稿的设计创作,例如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图文稿件。

(二)原版制作

对原稿的图文信息进行处理,制作出供晒版或雕刻印版的原版。例如,在进行数码印刷时,将设计好的电子原稿进行色彩调整、分辨率设置等处理,以满足印刷要求。

(三)印版晒制

用原版制出供印刷用的印版。例如在传统的胶印中,利用原版制作出PS版(预涂感光版),通过曝光、显影等工艺,将原版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印版上。

(四)印刷

印刷机准备

开机前检查:开机前要检查机器,尤其是滚筒与滚筒中间的接合处、滚筒的缺口部位等,清除杂物;检查水斗和墨斗辊是否有杂物,墨斗辊和墨斗刀片之间是否过紧;检查重要部件(如递纸牙,收纸链条等)是否有松动现象;清除输纸板上、墨路两边的墙板上、收纸部位的盖板上、脚踏板上等不安全物品。检查后用手盘车,若受力不均匀应详细检查,再点动机器,异常则停机检查。

开机运转:开机前按铃提醒周围人员,人员较多时铃声应长些,按运转开关前另一只手放在紧急停镇开关上,依据机器声音判断是否异常,异常则紧急停车。

上水、上墨:根据印品确定上水、上墨量,一般略大于实际需要量。上水时避免水倒在水箱或水斗外,上墨时使墨靠近墨斗刀片和墨斗辊最下部,去除墨桶里的墨皮及杂质,上水、上墨多在停车时进行。

上版、上橡皮布:橡皮布事先安装好,通过手弹听声音判断安装是否合适;上版前详细检查印版。

匀水、匀墨:开动机器使水、墨进入水、墨路并打匀,墨量不足可压墨斗,水、墨打匀后先让印版表面上水,再上墨,根据水的反光或糊版情况调整水量。

对规矩线:用与待印白纸基本一致的找规矩纸(如废印张里的白纸)对规矩线,通过拉版、借滚筒、借规矩等措施使规矩准确,对于多色套印要选定基准规矩线,拉动其他印版使其与之重合并借前规使规矩达到要求。

套印精度分析:套印精度受机器精度、原材料性能、操作人员技术等因素影响。

油墨转移:将印版安装在印刷机上,利用输墨系统将油墨涂敷在印版表面,由压力机械加压,油墨便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,复制出大量印张。

(五)印后加工

印刷后的印张需要经过印后加工才能成为最终的成品。常见的印后加工工艺有:

装订(胶装、精装、骑马订、平订、简装、粘面):根据印刷品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装订方式,将印刷好的纸张装订成册。

覆膜(亮膜、哑膜)、上光、过油(局部、全部)、UV(局部、全部):这些工艺可以增加印刷品的光泽度、耐磨性等,起到保护和美化印刷品的作用。

普通闷切(直角、圆角、圆、椭圆)、异形闷切、烫金(金、银)、起凸:用于对印刷品进行形状切割、添加烫金效果或使图案凸起等装饰性加工。

裱糊(信封、回手提袋、包装盒、精装书封皮、卡盒):将印刷品粘贴在其他材料上,制作出各种包装或封皮等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