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外观检测中优化光照配置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:
1. 理解光照对样品外观的影响:光照条件对样品的色彩、纹理、细节等方面有直接影响,是评估样品外观前至关重要的因素。需要深入理解光照的重要性,并根据实际检测需求,确定合适的光照配置。
2. 选择适当的光源类型:
对于需要检测表面纹理、划痕等细节的情况,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,并配置垂直下视相机镜头与正光源,以提供均匀的照明,捕捉到零件的完整信息。
对于反光物体或纹理复杂的表面,可以使用漫反射光源来消除光晕,同时增加多角度光源,动态调节光源强度,以增强细节呈现效果。
对于特定类型的缺陷,如划痕,可以使用交叉线形光源来凸显纵向缺陷,提升缺陷的对比度。
3. 考虑光源的照明模式:
根据检测要求,光源可以选择常亮模式或频闪模式。常亮模式适用于连续检测,而频闪模式则适用于多工位或需要减少运动模糊的情况。
对于反光且外形不规则的物体,可使用多角度多光谱光源,通过计算颜色分布和图像阴影变化,准确突出物体表面的层次信息。
4. 调整光源角度和工作距离:
光源角度的调整对于突出样品表面的特定特征至关重要。例如,正光设计可以提供高对比度,增强表面细节;而背光则可以突出轮廓和凹陷区域。
根据视野与精度要求,除了选择不同的相机与镜头组合外,还需要调整光源的工作距离,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。
5. 选择合适的光源波长:
某些特定波长的光对于特定类型的缺陷或材料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。例如,短波红外光(SWIR)对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异物、霉菌等缺陷特别有效。
如果样品存在多种类型的缺陷,且每种缺陷需要不同波长的照明才能容易地检测出来,那么使用多个不同波长的LED光源可能是最好的选择。
通过深入理解光照对样品外观的影响、选择适当的光源类型、考虑光源的照明模式、调整光源角度和工作距离以及选择合适的光源波长,可以在外观检测中有效地优化光照配置,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