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器视觉中进行尺寸测量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1. 图像采集:

采用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,配合适当的光源和镜头,拍摄待测物体的清晰图像。

采集方式有离线和在线两种,离线即事先拍摄好储存在文件夹中的图像,而在线采集则是连接相机进行实时图像采集。

图像的格式通常为BMP或JPG格式。

2. 图像预处理:

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,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。

预处理步骤包括图像去噪、边缘检测、图像增强等,旨在突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,抑制无用信息。

3. 特征提取与识别:

在预处理后的图像中,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物体的边缘、角点等特征信息。

这些特征信息是后续尺寸测量的基础,通过模式识别算法,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识别与定位。

4. 尺寸计算与判定:

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,利用几何测量算法计算物体的尺寸参数,如长度、直径、角度等。

将计算结果与预设的公差范围进行比较,判定物体是否合格。

5. 图案定位与测量:

添加定位工具,对需要定位的模型进行训练,将所测量产品进行图案定位。

根据软件功能,测量产品的各种角度、弧度、距离等尺寸。

机器视觉中如何进行尺寸测量

在实际应用中,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测量工具和软件,如In-Sight视觉软件、VisionPro机器视觉案例中的传感器尺寸测量工具等,这些工具和软件可以提供更为精确和高效的尺寸测量解决方案。

机器视觉中的尺寸测量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,需要综合运用图像处理技术、几何测量算法以及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软件来实现。